首页 > 新闻 > 正文

“解剖”大资管资金流向 银行委外规模或达25.75万亿元

[2017-07-26 08:51:50] 来源:中国财经新闻网 编辑:佚名 点击量:
评论 点击收藏
导读:   中国证券网讯(见习记者 刘飞)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25日发布了《钱去哪了:大资管框架下的资金流向和机制》报告(下称《报告》)。该报告显示,2016年底,大资管行业的资产管理规模已超100万亿元。如果剔除涉通道业务,

  中国证券网讯(见习记者 刘飞)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25日发布了《钱去哪了:大资管框架下的资金流向和机制》报告(下称《报告》)。该报告显示,2016年底,大资管行业的资产管理规模已超100万亿元。如果剔除涉通道业务,市场上真正的资产管理业务规模在60万亿―70万亿元。

  银行委外规模达25.75万亿

  商业银行是资管市场最重要的运作主体。根据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发布的数据,截至2016年底,银行理财产品存续余额为29.05万亿元,约占全市场资管规模的三分之一。

  非银行金融机构的份额呈现持续上升趋势,但从资金来源上看,“钱”主要还是来自银行。

  以基金行业为例,近年来其整体业务包含专户及其子公司业务均呈现爆发式增长。《报告》对资金来源及投资去向的分析发现,高达六成以上的专户资金来自银行。而专户资金六成以上投向债券市场或非标资产。可见,公募基金专户及子公司在业务层面扮演的实际角色是银行资金的“通道”。

  除此之外,包括信托、保险公司及各类阳光私募均扮演委外投资管理人的角色。近三年资产管理规模的高速增长,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委外业务的大行其道。

  根据《报告》估算,截至2016年底,包括通道业务和委托投资在内的宽口径银行委外规模达25.75万亿元,即其他金融机构资管产品的资金来源中有25.75万亿元来自商业银行。

  银行理财超70%投向实体经济

  至于“钱”去哪儿了,《报告》称,企业仍然是“钱”流向的大头,但“钱”更多地流到了地方政府和居民部门。报告还认为,有70%的银行理财资金投向了实体经济。

  然而,由于实体经济的下行压力和负债端的刚性兑付,促使金融机构通过期限错配、加杠杆、监管套利等方式增厚收益,资金在金融体系空转的现象不断加剧,信托是链条中的关键一环。

  《报告》披露,截至2016年末,共有8.89万亿元信托资金流入金融、保险、房地产行业,占比达50.80%。而流入信息、文化和教育行业的资金余额仅为0.39万亿元。

  继2010年银监会叫停银行使用信托腾挪转让表内信贷资产之后,券商资管成为银行将表内信贷类资产转移至表外的主要通道。

  数据显示,截至2016年末,证券公司资产管理规模达到17.31万亿元。在整个资产管理行业,规模占比由2013年的11.6%上升至33.4%。快速增长的主要支撑力量来自通道产品主导的定向资管业务,通道业务的规模占比超过七成。

  在资管行业大发展的同时,一些金融乱象也随之伴随而生。2016年,一些资管计划在网下配售新股时涉嫌违规,申购金额远远超过自身资产规模;大量银行理财资金通过资管计划进入股市,推高杠杆比例;还有部分银行利用资管计划实现不良贷款“出表”,掩盖真实的坏账情况等资管乱象层出不穷。

  就市场中的种种问题,监管部门先于2016年修订和发布《证券公司风险控制指标管理办法》《证券期货经营机构私募资产管理业务运作管理暂行规定》等,后又在2017年2月合力酝酿制定大资管统一监管文件草案――《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(征求意见稿)》。

  一系列政策均表明,国内资产管理行业统一监管趋势明朗:统一规范、防范风险也将成为未来一段时间证券资管行业的首要任务,通道业务、委外业务将大幅萎缩,部分违规操作和灰色地带将逐步清除。

  “银行更应该在多层次资本市场发展中找准定位。”浙商银行行长刘晓春认为,要杜绝多层次嵌套、高杠杆的高风险资产,严禁监管套利、资金套利与空转,同时引导资金流向实体经济,形成银行财富管理与多层次资本市场发展的双赢格局。

查看更多:

为您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