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D
首页 > 产业 > 正文

“十一”黄金周“成年考”

[2017-10-01 08:35:30] 来源:中证网 编辑:佚名 点击量:
评论 点击收藏
导读:   2017年10月1日,中国第18个“十一”黄金周正式开始,引领一代假日经济的黄金周制度“成年”了。  长假对推动旅游业发展功不可没。中国旅游研究院和携程旅游联合发布的《2017国庆中秋长假旅游趋势报告与人气

  2017年10月1日,中国第18个“十一”黄金周正式开始,引领一代假日经济的黄金周制度“成年”了。

  长假对推动旅游业发展功不可没。中国旅游研究院和携程旅游联合发布的《2017国庆中秋长假旅游趋势报告与人气排行榜》显示,从2008年至2017年十年来,国庆黄金周旅游人次持续快速增长,从1.78亿增长到7.1亿人次,增长近3倍。旅游收入规模从798亿元增长到5900亿元,增长超过6倍。2017年国庆长假人次、收入,占全年的比重预计超过13%、14%。

  1999年9月,国务院出台新的法定休假制度,每年国庆节、春节和“五一”劳动节全国各放假7天,自此3个“黄金周”掀起旅游消费热。2008年起,“五一”黄金周被取消,增加清明、端午、中秋各三天假期,法定节假日总天数增加到11天。国家法定节假日调整研究小组说明这种改变的理由是,节假日安排过于集中,人员流动数量庞大,交通拥挤,旅游安全隐患增大,居民大规模集中出游导致旅游产品短期内供给不足。

  但无论如何,集中长假满足了国民旅游需求,推动了旅游消费和经济增长。随着经济增长,人均可支配收入提升,消费升级,以及假日制度、带薪休假的完善,旅游成为黄金周最主要的消费方式。

  值得一提的是,黄金周制度当年出现的原因之一是在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的背景下,为了刺激消费,拉动国内经济,促进国内旅游而做出的举措。18年过去,市场、产业格局、游客需求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。假日经济如何继续维持它的黄金时代?

  黄金时代

  “黄金周最重要的贡献在于对人们消费选择的社会性教育,引导人们发现旅游的美好,通过旅游丰富自身的消费篮子。”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旅游管理学院院长厉新建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,通过闲暇制度的安排,放松时间约束,释放社会消费能力,发挥了旅游业的综合带动作用,带动社会经济强劲增长。

 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原旅游科学研究所所长王兴斌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,黄金周长假也促进了交通、信息、景区、住宿、餐饮、购物、娱乐、安全等服务设施的配套组合,推动了旅游产品的调整优化,如环城市休憩带的形成、乡村旅游的兴起、度假产品的出现,加速了旅游消费从单一观光型向“观光+度假型”的转变。

  此外,王兴斌认为,黄金周还加快了温、冷地区(西部地区、中小城镇和农村地区)旅游的开发、建设,促进了人流、消费流、资金流、信息流从中心城市向边远地区的流动,带动了城郊、农村和山区的发展提升了人们的生活品质。从政府管理层面说,由上而下各级政府建立了假日协调机构,推进部门联动,促进了“大旅游”格局的形成,提高了旅游行业的服务、协调和管理水平。

  CIC灼识咨询创始合伙人侯绪超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,黄金周对经济的影响并非会边际效应递减,而是刺激消费不止作用在中国而发散到世界各地,可以说全球旅游目的地都有而且未来还会一直受益于中国黄金周。

  “黄金周已经成为我们国家的一个旅游名片,同时,在黄金周的影响和带动下,也催生了各种各样的小长假,未来可能会有更多形式的假期以及应运而生的更多种类的旅游产品,对整个行业及经济产生持续正面的影响。”侯绪超表示。

  中国旅游研究院发布的《中国国内旅游发展年度报告(2017)》显示,2016年全国元旦、春节、清明、端午、五一、国庆、中秩等七个节假日共接待游客达14亿人次,约占全国国内旅游市场的32%;旅游收入达到15757亿元人民币,约占全年旅游收入的40%左右。

查看更多:

为您推荐